第254章 开放鱼塘(1 / 2)
赵家村的水田和旱地消耗殆尽,但山地还有不少。
一般情况下,水田种植水稻,旱地种植玉米、小麦、红薯等。
这天上午,主城区的不少人,组队来到赵家村。
对于众人的来意,刘光洪能猜出几分。
青山公司是高新技术企业,三免两减半,少收很多税。
黄金西瓜每月营收十六亿多,如果正常交税,综合税率大概百分之二十,这还没算个税。
青山公司今年和明年免税,之后两年只需交一半的税。
“刘院士,你们村的人,都在食堂吃饭?”
“嗯,平时都在食堂吃饭。”
“这个村委办公楼的档次不低。”
“青山公司的股份,由三部分组成,我以技术入股,占股10%,村集体占股20%,村里一百多户,每户占股0.56%。”
“每年存入村集体账户的钱,用于全村住房、修路、看病、读书、吃饭等,截止现在,村集体账户,已有五十多亿。”
“刘院士,你们赵家村,都快赶上国内第一村了。”
“为了禁止村民赌博,村里打牌搓麻将,上限五块钱......”
“刘院士,那边是做什么的?”
“村民活动中心,内设儿童游乐场。”
“那个是什么?”
“我们村的肥料厂。”
“那边呢?”
“我们村的村医院。”
“那个呢?”
“我们村的养猪场,目前有五千头小猪,使用青皮西瓜喂猪。”
“青皮西瓜?”
“我们村有两种西瓜,黄金西瓜是人吃的,青皮西瓜是喂猪的。”
“青皮西瓜喂猪?”
“青皮西瓜也可以吃,就是口感比不上黄金西瓜。”
“黄金西瓜的产量怎么样?”
“每隔半个月,能收获一次,每次大概两百四十万至两百七十万个黄金西瓜。”
“黄金西瓜的生存周期多久?”
“生存周期有几十年。”
“黄金西瓜的生存周期有几十年?”
“理论上有几十年。”
“刘院士,你怎么研发出黄金西瓜的?”
“机缘巧合之下,才培育出黄金西瓜和青皮西瓜。”
带着考察团,在村里转了一个多小时。
中午在食堂吃饭,三荤两素一汤。
拥有院士光环的刘光洪,无惧考察团的任何人。
他没有给出任何承诺,毕竟青山公司的钱,又不是他一个人的。
等考察团的人离去,刘光洪召集村民开会。
“我同意小刘的提议。”
“给龙军捐款十亿,给渝城捐款十亿,是我们应该做的。”
“家家户户的存款,都还有四千多万,就该捐点钱。”
得到各户代表的支持,刘光洪不由笑了起来。
二十亿龙币看着很多,也就卖一个多月的黄金西瓜。
捐出去二十亿龙币,赵家村得到两面锦旗。
明面上少了二十亿龙币,实则却有很多隐形好处。
时间匆匆,转眼又是一个多月。
水稻和小麦成熟,使用机器收割。
刘光洪带着技术资料和视频,去了一趟北城。
新品种水稻和小麦,除了自留一些,其余的谷子和小麦,以及相关技术,卖了两百亿龙币。
亩产五千斤左右,每年可以种植三次的水稻和小麦,总共两百亿,无异于白菜价。
刘光洪使用系统之力改造的小麦和水稻,不但产量高、生长速度快,香气、口感、营养价值等,都远超任何一种水稻和小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