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怀庆阻击相对峙(1 / 2)
正面战场激战正酣,作为晋豫咽喉的怀庆府,此刻也陷入了混乱旋涡。
河南、山东两地兵马刚奉刘平圣旨集结,未及挥师北上,便骤然获知洪承畴亲率三万精锐驰援太原府的紧急军情。
军情如火,刻不容缓!
河南巡阅使王平与山东巡阅使赵小五二人未及向朝廷详报,当机立断合兵一处。
集结六万余人马,迅速在姑射山至王屋山一线构筑起绵密营寨,与北上的洪承畴三万大军迎面列阵,严阵以待,彻底阻断了明军的北上之路。
太原方向的战况,王平与赵小五虽仅知新军已克潞安府。
但在二人心中盘算,新军主力汇合闯营部众,兵力足有四万余众。
即便一时难以击溃当面明军,依托潞安府坚城固守当无大碍。
眼下最致命的威胁,恰恰横亘于眼前!
若放任洪承畴这三万生力军冲破阻截成功北上,新军主力将陷入前有强敌、后遭夹击的绝境。
情势危急,一刻都不能耽误!
素来执掌新军命脉、后勤供应之责的河南巡阅使王平,深知此路一开便是万劫不复,当即便拍板定夺。
山东巡阅使赵小五,亦深知利害,对这位经验老到的“老大哥”之决断鼎力支持。
军令既下,汉军的防线严固,一时半会与明军还未接战。
趁着这个机会,一份联名签署、详陈利害与临机处置缘由的紧急奏报,已由王、赵二人以八百里加急飞送总理衙门,静候朝廷对此变局的最终裁断。
王屋山南麓,明军中军大营之中。
洪承畴望着地平线上骤然出现的汉军营寨和战旗,眉宇间第一次掠过一丝罕见的茫然与无措。
自西安驰援太原,本有两条路径可选。
一是挥师北上,经庆阳府到达太原府,或东出潼关,取道怀庆府。
然陕北之路,沟壑纵横,黄土高原千沟万壑,于大军辎重转运而言,无异于天堑绝途!
权衡再三,洪承畴只得忍痛割舍北路,决意东出潼关,意图循着崤函古道疾趋平阳,由此开辟一条最为迅捷的太原救援通道。
岂料人算不如天算!就在这条洪承畴精心选定的捷径之上,斜刺里竟杀出一支汉军!
更令洪承畴匪夷所思的是,河南汉军竟弃坚城于不顾。
如愣头青般孤注一掷,将数万主力悍然扎在了他北上大军的咽喉要道之上,硬生生扼住了明军前行的命脉。
如今明军的处境,是打也不是,不打也不是。
洪承畴可没有忘了此行的目的,那便是为了支援曹文诏的十万大军。
一味的和汉军在这里拼命,先不说能不能胜,到时候赶到太原的时候,恐怕黄花菜都要凉了。
愁绪万千的洪承畴最终决定静观其变,静待太原方面的消息。
曹文诏可是一员猛将,加之又有十万大军,洪承畴相信太原方面会带来好消息。
届时再与太原明军南下合击这些该死的汉军,河南之地都有可能收复!
在两军主将的默契之下,近十万人对峙于王屋山麓,虽是哨骑之间的小摩擦不断,但终究没有真的打起来……
五日后,紫禁城内。
当刘平展开那份自怀庆前线八百里加急送达的奏报时,一股难以抑制的狂喜瞬间充满了心头。
刘平的嘴角不由自主地扬起,眼中是精光爆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