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的灵感,其实来源于《唐宫?美人天下》。 (4)(2 / 2)
啊,累。
哭哭。
抱着笔记本电脑,泪奔~~~~~~
灵魂之爱
琼瑶小说中一直有一点,始终是我不曾否定的,那便是——灵魂之爱。
不管这个社会的观念如何更叠,我始终认为,肉体的欲望,是浅薄的,灵魂之爱,才能维系一生。
谁都会老去,美人迟暮,英雄穷途,没有人能够一生坦途。
危难之际,是爱或是不爱,方能看得明白。
我微笑着目送世间万千红男绿女,或青春张扬地挥洒着他们的爱,或轰轰烈烈地演绎着他们的爱,或痴心缠绵地追索着他们的爱,却由当初的微酸、后来的质疑,再后来的观望,再后来的感叹,渐渐地,变成今朝之淡然。
淡然,如水。
当爱如流砂流溢指尖,当爱如烈火焚尽欲念,当爱如流风吹过沧海,最后剩下的,会是什么?
是一曲荡气回肠的千古绝唱?还是满地破碎的玻璃残片?抑或,是扎在心中的一根刺,是铭于魂间的一阙诗?还是,一枚苦涩得不能再苦涩的黄连?
你爱,他爱,我爱,整个世界都在爱。
可我们仍然感叹,世界的荒芜,人生的无奈。
是我们的心太孱弱,承担不起一份这样高质量的爱?还是我们背弃理想背弃信仰,只顾追逐爱情之外的附带?
金钱,房子,美貌,权势,呵呵,我们真是给爱情这美丽的精灵,戴上无数沉重的镣铐呢,即使是精灵自己,也未能免俗。
若说庆幸,那便是我从未,因为这些外物,伤害过任何人吧。
我只要求我自己。
我愿以一世艰辛,去保护心中那高傲的信仰;
我愿以一世荒凉,去培植你盛世的繁华;
我愿以半生的孤寂,成就你无双的倾城风光。
那便是我终生之追逐——灵魂之爱。
我相信。
当沧桑流叠之尽,所能留下来的,必然是这么一颗,烨烨明珠。
我相信终有一天,你会轻盈盈地飞上高空,不单照亮我的人生旅途,还能照亮千万人心。
到那时,我不会再孤单再寂寞,再痛苦再悲伤。
我一生爱你。
我一世爱你。
我从不后悔遇见你。
从不后悔爱上你。
唯有你璀璨夺目的光华,能辉映我卑微的容颜,能提升我思想的纯度,灵魂的高度,做人做事的气度。
终有一天,你会俯身看我,朝着我,倾世微笑。
第六卷结束:
从2011年11月25日开坑到现在,我以非常快的速度完成了《倾国红颜大燕女皇》的前60万,勉强有一半了,心内稍安。
自3月2日伊始,开始本书的第七卷《倾国倾城倾天下》,这一卷,才是整个故事的精华所在,我一定会尽最大努力写好它。
每每合上双眼,那些刀光剑影的片断就会在脑海里闪烁,呼之欲出,它们悉数来自我曾经生活经历的浓缩,还是那句话,人物虚构,故事虚构,但其间的思想观念、爱恨纠缠,大部分都是我个人真实的体验。
我想在字里行间里体现的,乃是生命个体对宿命的反抗,为了理想,与种种现实因素作斗争的顽强,可能表现得还不够到位。
这本书的写作历程,是一个探索,一个训练,也是某种意义上的强化,是对自我的反思。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我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写出更好的小说!
百万长篇,呵呵,大概为时不远了。
虽然在网站的成绩不太好,可是自己看着这个坑,还是很有成就感。
毕竟,我做到了。
当它完结的时候,我想我一定会笑得非常开心,无论是否得到大家肯定,至少我先肯定了自己。
答读者:
不管你姓谁名谁,我非常非常地感谢你,因为,终究有一个人,看懂了我这本书。如果你仔细品味,就会明白,我这本书看似写情,其实处处隐喻人生,你说一般人一辈子,很难遭受大灾大劫,那也许是,然而书中所说,基本都是我的真实经历——燕煌曦,其实是我自己精神世界的一个浓缩,而殷玉瑶,是我曾经脆弱,现在却非常之光芒的理想。燕煌曦的挣扎,也就是我的现实挣扎。单就感情而言,这样的感情的确很难得,可以说是倾世难觅,但我们应该相信它的存在,就像梁鸿与孟光,朱祁镇与他的钱皇后,他们的感情,都非常之美好,而且要经历诸多现实的磨难,对于人世间真情真爱的呼唤与向往,是每个人心中所向。并且,我一直认为,唯有这样的爱情,能够一生相守,当然,在追逐爱情的过程中,我们都要经历种种磨难,但不能因为有磨难,就觉得爱情是虚无的,是不存在的,爱一个人是牺牲,是付出,而非占有——这对相爱的两方来说,要求都非常高。至于君至傲这个人物,我有参照金岳霖的意思,他为了林徽因,终身不娶,在其死后仍然如此,其感情的忠诚度,甚至超过林徽因的丈夫梁思成。
不可否认,基于艺术作品,我美化了小说中每个人物的感情,甚至美化了他们的人格品性——燕煌曦、君至傲、纳兰照羽、殷玉恒、燕煜翔、安清奕、燕煌晔……甚至北宫弦、黎慕云、常笙……他们,都是我真心关怀的男人,他们各有各的感情世界,各有各的感情认知。请大家不要以为,现实中没有爱情,人类的爱情,往往是在生死关头,最能体现。
早些日子我看新闻,说有个打工的男孩子,明明知道他的女朋友已经身患绝症,却仍旧毅然与其在医院之中举行婚礼,这,难道不是人间真情吗?
朋友,如果你真地爱过,无论受伤也好,圆满也罢,都不要后悔,因为终有一天,你们会分离,所以,能够相爱的时候,好好地相爱吧。
我也要说一下,我自己追求的爱情,的确比较超现实——在极大的程度上淡化物质,突出的乃是灵魂相依,这与如今物欲横流的社会现象或许有些格格不入,但我想坚持,因为我深深相信,人生短暂,人生匆匆,总有些真的、善的、美的,值得你们去珍惜,值得你们去拥有,你们说,是不是呢?
请每一个在爱中的人,如果你们真心相爱,请不要因为一时的困难,而放弃手中的幸福。
《倾国红颜大燕女皇》,是我在纵横的第一本小说,它还不够完美,它还需要超越,我的第二本、三本、四本,以及此后一系列小说,将比它更加精彩,也更加贴近现实,或许那样的文字,更能指引你们,如何去爱。
最后,我仍然要重复的,还是那句话——人生,只有一次,青春,只有一次,当你们能够去爱的时候,请深深相爱,如果你爱过,到年老之时,回想起那些携手的岁月,必然不会后悔。
对于人生的反思:
自《大燕女皇》开坑以来,我做得最多的,便是反思,几乎是时时反思,刻刻反思。
这种反思的过程,非常之痛苦,有时候激烈得让我把头上的毛一根根拔下来。
当初我踏上文学这条道路,是因为阅读了作家路遥的小说——《人生》,最近两日,我又在开始重复读他的作品。
中国近现代作家虽然很多,我独服路遥,他对文字认真严谨的态度,对人生,对社会,对自己的高度责任感,深深地震撼了我,从他的文字里,我看到的是一种对理想坚忍不拔之执著,不畏艰难,敢于牺牲的精神,他的这种执著,最终感动了很多人,也包括我。
我是在16岁上时,开始阅读他的作品的,到现在仍旧老老实实地在读,每读一次,便惊心一次,便觉得自己的确是非常地需要再学习,再锻炼。
这位作家对我的整个青年期影响深远,是他让我觉悟到,何为“良知”二字,让我在看到那些不平等、不光明、不美好的社会现象时,产生强烈的反感,由此形成我青春期极其压抑的精神痛苦——
这位大作家把我折腾得很惨——他教我如何辨知善与恶,却没有教我如何将“知”与“行”进行结合,让我在整个青春期,死了命去跟现实做抗争——走后门、潜规则、教育不平等、爱情不平等、贫富落差大、特权……还有人类自身的一些自私自利的行为,包括我自己一些恶劣的行为,都让我觉得难受,却不知该如何去抗争,如何去修正。
我只知道某些行为是错的,某些社会的主流观念是错的,我自己在青春里,也犯下了极其严重的错误,却不知道,修正这些错误,也需要等待时机,等待政策、法律、法规的完善,只是执拗地,像护着小鸡仔一样地护着自己心中那一线微弱的光明,最后的结果是我自己被“排挤”了出去,而现实,仍然是现实。
比如原来我在教育系统工作时,大家伙儿,全国上下都在搞应试教育,我却拼了命地想搞理想教育(这是个比较严肃的话题,以后我会慢慢道来),其结果是——我没能改变现行的教育观念,只有选择一个人离开,因为现实与我的理想背道而驰。
之后,我进入文字圈,先时也妥协于流行的风格,写些不着痛痒的文字卖钱——我要生存,那个阶段是商业写手,即使是《大燕女皇》开坑之初,基本也是这样的心态,所以在第五卷,我想要修正时,出现了小部误差,而第六卷、第七卷,我开始试着走一条,将商业文学与严肃文学结合的道路,我仍然想将自己对人生社会的思考,融入笔下文字中去,因为我觉得,80、90后们的心理状态,有很多苦闷,很多茫然,很多无助——否则大家也不会跑来看网络小说,其实现在流行的网络小说,玄幻、仙侠、言情,大多都是对现实的“逃离”,正是因为现实枯燥、无望、甚至是灰暗,所以大家想在一种虚幻超脱的文字里,寻找精神寄托与安慰,我不能说这种方式有什么不对,有什么不好,我只是觉得,总有一天,你得面对现实,你不能一辈子逃避下去——这句话也是对我自己说的。
当我决定直面现实之时,我的青春已经过去了,我真实的人生,比每一位看到此书的读者,所能想象到的,还要惨淡。
但我仍然决定去面对。
面对现实,需要巨大的勇气与坚韧的毅力,我以前就是因为不敢面对现实,怕面对现实,也没有勇气对现实中任何一个人,说出我真实的心声。
时光倒回8年之前,我若说我能写百万长篇,我若说有一天我会成为全中国最好的写手,甚至是作家,估计引来的,只会是一片嘲讽的笑声。
面对这些嘲讽,我浑身冷汗淋漓,伤痕累累,我真的没有法子,用一种绝对坦然的态度,去面对身边每一个人的质疑,我只能选择以一种孤绝的方式,默默地去走一条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
我知道自己是正确的。
坚忍不拔地追求理想,是正确的。
坚定不移地相信人间有真爱,人间有真情,是正确的。
坚定不移地相信理想可以战胜现实中种种的困难,也是正确的。
但是,对于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挣扎在温饱边缘的女孩子而言,这是一场艰苦而卓绝的战争,没有人知道,这一行行文字背后,我流下的是血是泪,甚至是一点一滴流逝的生命。
我的文字,不浮华不美丽,不虚无不飘渺,充斥着血腥的味道,弥漫着汗水的苦涩,因为它们来源于生活,因为它们是我人生痛苦的一个浓缩。
其实,人生处处有磨难。
哪怕仅仅只是一件小事,我们举例——
你很想取得好成绩,但是学习起来很吃力;
你很想读文科,但是家里人都希望你选择理科;
你很想到好的学校读书,但是家里没有这个条件;
你很想学习绘画搞搞音乐,但是现实不允许;
你很想拥有自己的工作室,做自己喜欢的事,但是没有钱……
你写了一本书,希望它红,但是它偏偏红不起起来……
……
这都是磨难。
人生每一天都有磨难。
对那些真心想进取的人而言,磨难更多。
就拿写手而言,天知道一个人要从写作文的阶段,上升到写百万长篇、数百万长篇,甚至成名走红,究竟要遭受多少活罪?
所以,我敢说,在文字圈里混出来的大神,那真是神(顶礼膜拜一下)。
我也想说,那些在学校里名列前茅的同学们,除了个别天赋异禀之类的,其余都是苦哈哈熬灯受夜,青灯黄卷磨出来的——蔽人也经历了学海无涯苦作舟的日子,清楚那种艰辛。
但是,你不能因为苦就放弃,因为难就退却,人生的道路上,不进,即是退,倘若你再退,将来社会上,怕根本没有你的立足之地。
好吧,我说得太多了,大家又觉得我烦,我只是老实说话罢了,大家觉得烦可以不听。
我只相信,青春过去之后,你会懂的。
你会懂得,什么叫作人生,什么,叫作生存。
好文章永远都是好文章
接触文字的时间太早,早到幼年时的《365个晚安故事》,早到《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数十年来从来没有停止过阅读,但是读来读去,觉得还是那些发人深省的文章最好,像史铁生,曹雪芹,当年明月,阿越,安妮宝贝……
不知道为什么,虽然曾经写过些肤浅的文字,但骨子里是不喜欢的,凡是进《大燕女皇》的朋友大概都会发现,这个坑的作品相关特别多——呵呵,因为这部分是不计稿费的,我想咋写咋写,写这部分只是为了自己开心,读者们愿意看就看,不愿意看就不必理会,我只是想说自己心中的话。
纯文学,或者说,不含利益的文字,大概都是这种吧,今儿个在网上看到篇报道,说是17K的大神们开会,得出结论说网络文学不会有经典——对于此言论,蔽人不敢茍同。
蔽人现在还无法做到不顾稿费进行写作,但我想,终有一天,我会放下所有的“利益”,只写自己心中的文字,说不定这样,反而能够成功。
其实我近期已经有这个打算,把自己真实的人生故事写出来,想放在纵横平台上,但纵横……好像没这个栏目,其实纵横是个很好的平台,只是它大部分倾向于轻松娱乐,这与我的创作观念有一点出入哈,估计到时候只能采用我写,但不签约的方式——如果时间允许,如果现实条件允许,我会写的,哦,对了,还有一个方案,就是放在博客上,如果我真写了,会公布的,大家感兴趣就去看,或许比我虚构的小说更有意思。
我想,现在的青年人虽然爱好娱乐,但也很热衷于关注现实人生、社会,思考自己将来的出路,我认识很多十几岁到二十几岁的读者、作者,他们也经常把自己人生中遇到的困难、苦闷告诉给我听,我总是试着开解他们,也试着将他们的故事、他们的情感经历,融入我的创作中去,我不知道这样做是否会赢得读者的青睐或者是什么,但我想这样做,因为我写作,并不仅仅只为赚钱,尤其是在能够保证温饱的情况下,我都尽量在自己的文字里,表达自己的良知,表达自己的信念,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思索。
因为我也在成长,因为我想探寻自己的一个极限,因为我也想让我的读者们,从我的文字之中,得到哪怕一点点的教益,而不是快餐式地看,看完了,那就完了,最后连一抹痕迹都不留下,那,不是我想要的。
一个人一生,要写成一本书不容易,要写出一本好书更不容易,要是我倾一生之力写出来的东西,都是被人看了就丢脑后,那我干脆撞墙死掉算了——哈哈,半开玩笑半为真心。
最后重申一句,本坑的所有文字,都是作者的个人看法(如果精灵一直在纵横写,以后也基本如此),大家伙儿可以辩证地吸收,也可以凭着自己高兴,爱理会不理会,我还是希望你们高高兴兴地进来,至少能得到一点点收获。
余愿,足矣。
执念
近半个月来,始终有种心力憔悴之感,总怕自己写着写着就倒下去了,然后这本书又坑了。
这真是一种不太好的想法,但它又始终困扰着我。
自从成为职业写手数年以来,最痛苦的,莫过于始终未能完成一本百万以上的长篇,偶尔想想,真有种死了都不甘心的执念。
且不论成绩如何如何,但总想着完成,其实职业写手也是个挺累人的活儿——没写过的人,不会知道,坐在电脑前,面对word文档前的那种痛苦和挣扎。
还好,我从来没有过卡文、瓶颈的感觉,只是总觉得时间不够,总觉得累——身体上的确没年轻时那会儿能折腾,估计现在叫我一天码上两三万字,确实是不能了,写个万儿八千,通常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