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年的战局(1 / 2)
孙子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下攻城。
第三帝国两次战争中最大的失败就是外交的失败,不但把不该得罪的强敌得罪了个遍,而且还把不该拉拢的猪队友拉拢了个遍。
所以当奥德曼帝国倒戈之后才会让同盟国陷入了困境。
而朱大壮的一番骚操作也终于让第三帝国的将军们见识了什么叫做外交的艺术。
本来应该是他们的主场,但是硬生生让朱大壮这个东洲人,干成了自己的主场。
在凶牙利承诺再出兵一个集团军之后,炎夏帝国和第三帝国联合承认霍尔蒂·米克洛什的凶牙利国王地位。
于是原本产生动摇的同盟国仆从国开始不动摇了。
原因也非常简单,在位的害怕炎夏帝国和第三帝国推翻他们的统治,把王位让给别人。
不在位的希望炎夏帝国和第三帝国支持他们上位,成为国王。
都有求于炎夏帝国和第三帝国自然也就没有那么多歪心思了。
尤其是在希特拉承诺战后保留盟国的独立地位之后,同盟国的仆从国终于松了口气,可以全身心的卖命了。
毕竟这些仆从国很多都是打不过就加入的盟国,对于强大的第三帝国原本只有恐惧。
现在有了这个承诺,怎么也要为国家独立奋斗一把了。
这些仆从国的雄起直接减轻了第三帝国的压力,让第三帝国可以抽调兵力,帮助希里西王国攻打直布罗陀。
而朱大壮也在拿到了霍尔蒂·米克洛什的“谢仪”之后,前往柏都参加自己老岳父的葬礼了。
因为就在架空历1941年7月7日,德科力二世终于与世长辞了。
德科力二世的驾崩是同盟国的巨大损失,作为一个旧时代的君王,他对于维系同盟国的联盟体系和第三帝国的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作用。
本来,在战争的关键时刻德科力二世驾崩会给同盟国制造很多麻烦,但是因为有了朱大壮的介入,这场权力交接和盟国整合却变得顺理成章起来。
威廉三世成功即位为第三帝国皇帝,而第三帝国和炎夏帝国也利用德科力二世葬礼的机会进行了一系列外交活动,给同盟国增加了,比如说北巴的维京两国锐典和单麦。
这些外交胜利大大抵消了鹰国在奥德曼帝国取得的外交胜利,为同盟国争取了更多的力量和资源。
使得原本倾向于联盟国的战略天平又回到了同盟国这一边。
面对这一状况,倭国加快了迁国的进程,为此不得不放弃大量的人口。
而这些人口则成为了鲁道夫·霍斯耗材,被统统送进了集中营。
为了最大程度上消灭倭国人口,鲁道夫·霍斯创造性地发明了“人头换粮食”政策。
针对已经被掠夺的一无所有的梵竺人,鲁道夫·霍斯开出了一个倭国人换等体重粮食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