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置办(1 / 2)
毕竟没有这些,中医馆就开不下去。
他思索着自己的诊室需要多少桌椅,最终决定先订购4张大长桌和20个凳子,以防不够用。
他对老板说道:“我要订4张大长桌和20个凳子,不知是否有现货?若有,请直接送到我的店里。”
老板略作思考后表示:“没问题,我会准备好,下午送过去。
不过,是否可以先付钱?”
林经点头同意,并询问价格:“凳子能不能便宜点?买多的话,能否优惠?”
老板稍加权衡后回答:“单买是五毛,但你可以四毛成交,怎么样?”
林经觉得划算便答应了,于是桌椅的事宜就此敲定。
接下来,他打算去查看食堂所需的餐具。
两人前往售卖瓷器的地方,林经向老板询问:“请问这里的盘子和碗怎么卖?我们需要大批量采购。”
老板热情回应:“只要两位有需求,我可以给你们折扣。”
林经随即追问具体价格,以便确定购买数量。
那老板沉吟片刻,开口道:“这盘子和碗每个只要五分钱,给你的话我就按五分收,卖给别人却是六分。”
林经听后觉得这个价确实不贵,有些店铺里的盘子和碗要七八分一个,这里只需六分,而且质量看起来还不错。
于是林经决定订购五十个碗、二十个盘子,这样厨房的筹备基本完成。
付完钱后,他对老板说道:“老板,能不能麻烦您帮忙送货?我们俩搬不动这么多。”
老板思索了一下答应了:“行,小伙子要是不急的话,下午就给你们送过去。”
林经点头表示感谢,既然下午就能送来盘子,那食堂开业的日子也近了,他计划找个好日子正式开张,完成心愿。
轧钢厂的工人们也能早日来他这儿用餐,或许还能赚些钱。
想到这些,林经心里踏实了不少。
林经对傻柱说:“咱们回去吧,东西差不多都置办齐了。”
傻柱在一旁听得明白,知道林经买的东西都很重要。
两人往四合院走去,路上林经又提起傻柱与秦淮如的事,毕竟之前在岛上时曾有苗头。
傻柱话未说完便停住,林经不清楚他的真实想法,也不知他是否仍在意秦淮如,毕竟当时两人都已准备结婚,却因意外搁置。
至于傻柱的父母以及白寡妇等人,自从搬家后杳无音讯,不知所踪。
林经继续追问:“你跟秦淮如究竟有没有可能?她现在独自抚养孩子,孤零零的,我心里挺难受,你就一点都不心疼她吗?难道你们之间真的毫无感情了吗?”
傻柱在旁边听着林经的话,明白林经对秦淮如与自己关系的关注。
他当初和秦淮如谈恋爱时,曾引起不少议论。
石河院的人都知道他们的关系,但傻柱已释然。
他身为年轻人,不愿娶一位带着孩子的寡妇,更不愿承担那份沉重的负担。
那些孩子属于老贾家,为何要他负责?他内心委屈,也不愿为他人背负包袱。
傻柱如今一心为己,从不考虑秦淮如的感受。
这并非无情,而是现实使然。
四合院的邻里必定会对寡妇带孩子的状况指指点点。
秦淮如独自抚养三个孩子,对孩子视若珍宝,这是傻柱清楚的。
但两人身份、性格差异明显,他已接受这段缘分将尽的事实。
此事早已闹得沸沸扬扬,继续下去毫无意义。
傻柱对林经说道:“你别再提这事了。
我已经决定分手。
我们不合适,平时他总把孩子放在首位,我也了解他对孩子的感情。
孩子是老贾家的血脉。”
“我和她之间并无金钱牵连,即便结婚,他也未必会让我生孩子。
他或许担心我对他孩子不利,可人都有私心,都会优先考虑自己。”
林经听傻柱提及此事,才得知他已决心与秦淮如分手。
既然如此,不如尽早了断,以免拖累双方。
毕竟他们虽未正式分开,若一直这样不清不楚,四合院的邻居们难免会有诸多议论。
那些邻居嘴上不留情,什么话都说得出来。
林经深知这一点,不愿再让邻居们拿傻柱的事说事,便劝道:“既然你心意已决,就干脆些,别再拖拖拉拉。
时间久了,对谁都无益。
若想成家,不妨找个知书达理的姑娘,别再碰像秦淮如那样的寡妇。
年轻人怎可与寡妇结亲?对你名声不好,将来若有孩子,更难处理。”
傻柱明白林经是为自己着想,但他已权衡利弊,决心与秦淮如彻底结束这段关系。
如今两人交往甚少,他也不想再隐瞒,索性一刀两断。
两人默默返回四合院时,见大娘、二大娘及三大爷等几人正坐在凉亭里嗑瓜子闲聊。
三位长辈并未询问他们去向,三大爷只关切地问傻柱:“你怎么这么早就跟林经出去了?伤口痊愈了吗?”傻柱没想到他会如此关心,答道:“好多了,谢谢关心。”他心里感慨,四合院的邻里情谊深厚,这么多年从未有过争执,大家对他关怀备至。
傻柱受到邻居们的格外关注。
"三大爷,我的伤早好了,能出门了。
刚才在家带林经和另一个人出去转了转,这才回来。
"
三大爷点点头没多说话,他清楚傻柱平时很少外出,这次跟林经同行,想必是伤势已愈。
"只要伤口彻底恢复,就能出去散步。
不过出门时还是要小心,千万别摔倒,那样可能会扯裂伤口,让你受更多苦。
"
其实这话三大爷虽讲出口,但傻柱心里明白,早在出院时医生就叮嘱过他,避免剧烈活动,循序渐进才能促进伤口愈合。
现在伤口还没完全康复,痊愈后就无需顾虑了。
"三大爷您放心,我对自己的身体最了解。
我可不会让它再受伤,我还指望它将来帮我养家呢。
"
听傻柱这么说,三大爷笑了。
他知道傻柱在牙膏厂工作,深受老板和厂长赏识。
厂长常把重要任务交给他,而不是其他人。
林经也在厂里,有时也被安排由傻柱负责。
屋内于莉听见院里传来声音,仔细一听,不就是傻柱和林经吗?难道林经带回了食堂采购的东西?于莉急切想知道结果。
这时林经的妻子抱着孩子走出来,看到林经正在院中与三大爷交谈。
第223章林经的心尖儿
于莉推开房门走出,朝林经和傻柱走去。
林经见妻子抱着孩子过来,知道于莉迫切想知道他今日外出采购食堂用品的结果。
于莉正为资金周转发愁,她希望尽快让食堂营业,以缓解当前负债的压力。
林经思索片刻后建议:“别总抱着孩子出来,风这么大,当心孩子着凉。”
于莉听出林经对孩子的关切,这让他倍感温暖。
尽管生活艰难,林经始终将家庭放在首位。
为了让孩子有更好的未来,他坚持开食堂的初衷从未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