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加点赶工(1 / 2)
林经转身时,发现刘师傅仍是最后离开的一位,他临走前还回头瞥了一眼,与林经四目相对。
就在这一瞬间,刘师傅迅速扭头避开,这让林经心头一紧,总觉得事有古怪。
为何刘师傅如此笃定设备是王帅所为?他为何执意认定?其中必有缘由。
作为厂里的老员工,刘师傅已工作多年,平日对同事关怀备至,深受敬重。
每次相见,大家都会热情问好。
此刻,林经暗忖自己或许是多心了。
刘师傅在厂这么久,若有异心早该离去,断不会参与此事。
林经刚刚承诺要查明真相,但眼下众人已陆续离开,现场似乎平静无极。
环顾四周,设备旁并无异常痕迹。
他决定再次仔细检查。
走向丢失设备的方向,他推测必有人刻意为之,否则无人能轻易取走它。
而设备原处本设有防护装置,绝非裸露在外。
此时,他注意到地上的铁链已被打开,拾起细看——这铁链看似普通,却非易断之物。
即便三五人合力,也未必能将其强行扯断。
由此判断,行窃者极可能使用了工具,比如电锯一类,否则怎会如此干脆利落地切断?
这是林经的新发现,表明此次盗窃并非一人所为,很可能是精心策划的结果。
否则,怎能做到悄无声息地得手?
继续搜寻时,他偶然瞥见一台高大设备底部的一只黄色手套。
这类手套虽常见于工厂工人,但黄色并不普遍,多数时候是白色的。
这只黄色手套显得格外突兀,让人忍不住多加留意。
尽管如此,它也可能只是某个工人遗落在此,或是误碰所致,无法就此断定与案件有关。
林经虽忙于自家饭店事务,但因兄弟有事,便暂代厂内工作数日。
厂中环境熟悉,他来去自由,人脉和技术均受认可。
近日,厂内一台普通设备无故损坏,非人为操作所致,此事必有隐情。
林经认为,若为谋财,尚可理解,但此设备并无高价,且失窃时机微妙,实在令人费解。
目前厂内正筹备一项重要任务,完成后全员将获加薪。
然而设备丢失打乱计划,无论责任归属如何,工人们都难辞其咎。
若设备未能找回,所有人或都将面临处罚。
作为当班者,林经决心查明真相。
他疑惑,究竟是针对个人的恶意,还是厂方管理疏忽酿成此祸。
无论如何,此事必须尽快水落石出。
若说此物珍贵,丢失尚可理解,但此设备毫无价值,莫名遗失,令现场工人皆感疑惑。
尤其林经已立誓查明真相,巡场数圈后,仅得两线索:一为铁链,二乃设备底部发现的黄手套。
第278章黄手套引发关注
林经对这只黄手套格外留意,决定以此为突破口,但此事需保密,暗中观察谁会在工作中丢失此类手套。
工厂虽有不少黄手套供技术人员使用,但这只显然并非被随意丢弃,状态完好如新,与时代背景不符。
彼时手套难得,众人珍视工具,如此新净的手套平白遗落,却无人认领,更添疑窦。
林经素来助人为乐,即便自家饭店事务繁忙,家人亦鼎力相助,他遂承诺查明真相,绝不轻饶。
他暗忖,设备失踪之事绝非小事,定要追根究底。
“我刚听闻设备不见,众工友议论纷纷。
今日事多来迟,不知究竟何事发生,设备又去了何处?莫非真如传言所言,被窃了吗?怎会有贼盯上这般不值钱的东西?”
林经正专注思考时,忽然听见身后传来王师傅的声音,转头确认确实是王师傅。
作为厂里的技术大师傅,王师傅平时多负责技术指导,鲜少亲自操作,主要是教导新人,堪称厂内顶尖技工。
“王师傅来了啊。
今早我发现设备被盗,不知是谁干的。
这设备放置已久,无人在意,毕竟不值钱。
可它虽廉价,却有其用途,丢失后会严重影响生产进度,真是让人摸不清是谁下的手。”
见王师傅前来,林经将手中的黄手套收进口袋。
他不清楚当前状况,也不确定王师傅此行是真心关心还是另有目的。
但他相信王师傅并非别有用心之人,只是想尽量减少知情者,以便尽快解决问题。
林经担心若消息传出,可能会引发不必要的应对措施,因此暂时不便向王师傅透露自己的发现。
“怪事,我在厂里这么久,从未遇过这种事。
谁会偷个不值钱的东西?还用上了电锯。
厂里任何物品都比这贵重,为何偏偏选中这个?”两人环顾四周,觉得此事蹊跷,必是内部人员所为。
这般迅速得手,且未引起他人注意,显然是熟悉环境的人作案。
这座工厂里的人有很大的嫌疑。
毕竟对这里的地形和其他情况都很熟悉,才能在没人察觉的情况下将设备偷走。
这台设备看似普通,却作用非凡。
我们的整个作业流程,包括最后的工序,全靠它完成。
如今它丢失,不仅浪费了额外的时间,还让我们难以按原计划完成任务。
听你这么说,我也意识到,虽然这台设备本身不值钱,但没有它,这次任务根本无法顺利完成,就算勉强完成,也会拖延进度,提高成本。
比如电力、人力等所有成本加起来,还不一定能达到预期的效率。
林经和王师傅商讨后决定,既然目前无法找到设备,那就只能加班加点赶工。
毕竟一旦延误工期,不仅会带来麻烦,更会影响工厂一贯的信誉。
然而,在那个交通不便的年代,从别的地方调设备过来需要很长时间。
与其白白耗时等待,不如直接增加工作日,全力以赴弥补损失。
看来也只能如此了。
我们不能再坐视不管,必须采取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