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佛道辩法2(1 / 2)
一位净土宗老僧急步登台,声如洪钟,直斥尹志平“口吐狂言,亵渎佛门根基”。
尹志平踏前一步,道袍无风自动:“狂言?依大乘起信论,一切法由心生灭!汝佛净土,莫非生灭法中心念所造?若是心造,乃众生妄心所现,何来真实?”
那老僧没想到尹志平一个道士,竟然对佛门各家典籍如此了解,一时间面皮紫涨,指天怒斥其曲解圣意,尹志平双目精光爆射:
“既生灭法中有净土,此净土当于何处安立?说!若说不明,便是诳语惑众!”
字字如矛戟贯穿胸臆,老僧喉中“咯”的一声,口喷血沫,委顿于地。
台下一片死寂。唯见两名蒙古侍从匆忙上前,将那老僧拖走。黄沙地上留下几滴乌黑腥红的印记。
紧接着,唯识、法华、小乘……
一僧又一僧愤然登坛,口诵经文妙理,试图以各自的精微法义碾压这道门真人。
然而尹志平如同化身道之怒涛,言辞锐利如绝世宝剑,以道门“虚静”、“守中”之根本,直指佛门诸多经论中那些玄之又玄、层层铺陈的论说根基。
尹志平每驳倒一人,台下便如同被无形的重锤狠狠擂过,震荡不已。
一道道质问,裹挟着他磅礴的内息威压,冲击着每一位登台僧人。
那些佛门宿老起初尚能辩驳,支撑片刻,便面如死灰,被磅礴道理与逻辑逼得气息倒冲,或面色惨白颓然退场,更有人修为稍弱些的,喉间鲜血上涌强压不住,被生生激出一口逆血,场面触目惊心。
经坛下,佛门方阵群情激愤却又惊惧莫名,压抑的嘶吼如同闷雷翻滚。
终于,当第六位僧人在尹志平“佛说金刚坚固不朽,汝之佛心,坚如金刚否?”的诘问下浑身剧震,踉跄退后,颓然伏地不起时,无人再敢登台。
天色不知不觉转向昏黄,这佛道两家的大辩论,自然不是一日就能出结果的,佛门趁此机会提出明日再战,而连续六场以意御气、以理伤神的恶战之后,尹志平也是累的汗流浃背,于是双方罢战,等到第二日再分高地。
停战之后,鹿清笃正在为尹志平运炁,助其养精蓄锐时,那位差点横扫了整个全真的觉远和尚走了过来,对着尹志平合掌行礼。
“尹真人,您道法通玄,此番论道,贫僧获益匪浅,还请受贫僧一拜。”
“大师佛法亦是了得,贫道也不过是侥幸胜了大师,当不得大师此礼。”
尹志平起身躬腰还礼,鹿清笃见背着包袱,便问道:“大师这是准备回去了。”
“是啊,我少林寺封山数十年,本不该步履俗尘,如今贫僧已经输了,还是早些会少林的好。”
因为看过《倚天屠龙记》,鹿清笃也知道这个时期的少林寺集体当宅男的规矩,所以也就没多言,只是和觉远约定,日后登门拜访讨论佛法。
看着远去的觉远,鹿清笃感慨道:“这位觉远大师,才是真正的高僧,如此纯粹之人,这世上只怕难有几个了。”
鹿清笃心中如此感慨,却也没有忘记,在佛门之中,既然有觉远这般纯粹之人,自然也有那种虽不纯粹,但仗着自己天资,而同样成就不低的人。
第二天辩法之时,尹志平刚刚坐定,就听一声,“唵——”
低沉的真言如同从大地深处传来,字字浑厚古朴,并非刻意高昂,却压下了经坛上下的所有嘈杂,清晰地撞入每个人耳鼓。
佛门阵中那密宗红黄相间的喇嘛方队,如被无形的线牵动,倏然裂开一道通路,动作整齐划一,宛如朝拜。
巴思珈自那裂口中缓步而出,脚步落在经坛黑石阶上时,整个阔大的石台仿佛都随之轻轻呻吟了一下。
“大威德金刚印?”
尹志平瞳孔骤然缩紧,低叱之声脱口而出,充满前所未有的凝重。
要知道巴思珈精通密教术法,一举一动之间所蕴含的,是密宗无上降魔真意,如同道门武学《九阴真经》中的“移魂大法”,这“大威德金刚印”同样有迷惑他人心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