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玫瑰之镜 > 第125章 后记

第125章 后记(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第125章 后记

先说特点吧。

1V1HE。

人物比较立体。

感情线很细,互动也比较有张力。

想要设置的剧情和反转95%我都完成了。

看过这个故事的人,喜欢的会非常喜欢,不喜欢的,可能点开第一章 就不怎么感冒。

我写这段,不是劝退。

毕竟萝卜青菜各有所爱,真喜欢的,那会一直看下去,不喜欢的,怎么塞嘴里也没用呀。

这个故事其实写于四五年前,只有结尾的部分是最最新的。

写这个故事的初衷很简单。

最开始的时候我想练笔练剧情,于是有一天我和我的朋友P老师说,我有个想法,我想写个故事,这个故事是这样的巴拉巴拉……

最开始想写的就是一个“鸡同鸭讲、词不达意、阴差阳错、哪怕共感也无法沟通,然而即便无法沟通也不妨碍建立深层羁绊”的故事。

而且共感这个事,很新奇,很有意思。

我的目标是十万字!!估计是个有点狗血的故事!

另外还有个原因,当时我在构思同一个世界观之下的另一个故事,可是那个故事的线索很琐碎,而我的能力支撑不起我的想法。

我还是需要不停练习的。

其实故事里比较重要的是人物与剧情,但我是个比较喜欢构架世界观的人,所以这个故事,最最开始,是先有了世界观。

我和P老师说,我要写个内部的装置,于是有了“玫瑰之镜”。

这个装置的初始灵感,来自《全息玫瑰碎片》和《屠杀器官》。《全息玫瑰碎片》里,有一种装置,就是用于感官“传递”。

于是我就想,在一个属于未来的赛博朋克的背景下,会有怎样的人,发生怎样的故事呢?

其实赛博朋克的背景、内核,大家都知道,而这个故事里,侧重于“技术高度发达的社会里,一切属于人类的特质与功能仿佛都可以被仿制取代,原子化、电子化的人类又该怎样”。这样看来,是先有了一些限制,才有了后来的其他。比如,“你要写高科技、低生活”“你要写低欲望、空心症”“你要写利己主义也要写不利己主义”“你要写一些微茫的光亮也要写一些人性的阴暗面……”

这个故事仿佛讲了很多,但是想来想去,我觉得它就是一个“小马过河”的故事而已。不要怕犯错,不要畏葸不前,人生本来就是单行道,大胆去过就好了。

关于人物。有关Arthur这个人的构想其实很简单,“一个未来世界的精英”。关于“精英”这个词语也有很多可以探讨的地方,比如定义?概念?如何成为?好or坏的价值判断?底线与原则?理想与信仰?虚浮与踏实?生存和毁灭?有关于他我看的书更加偏抽象,更偏向于哲学、社会学……

而Syren这个人物就是他的反面。说实在的,写syren的时候,我看的书更加偏向文学。例如《悲惨世界》《呼啸山庄》《红与黑》《野性的呼唤》《赛莲之歌》……

Arthur这个人看起来仿佛很抽象,他本身更加像是秩序与理念的化身,而不像个生动的人。而Syren做事,则更加倾向于出自本能与欲望。

这样天差地别的两个人,他们有共同点吗?

我觉得是有的。

我给自己的目标是“你要写立体的人物”,这也是我最最初想探讨的东西,“到底什么样子的人物才可以叫做是活生生的人物呢?”

后来写来写去,我觉得他们心里都有个绳子在牵绊他们,即便他们想自毁,有对外的毁灭欲望,依然会被遏制,被牵绊,我觉得那些东西说来说去,就是内心的道德准则还有情感吧。

情感才让人变得与众不同,是活生生的人类。

道德准则才帮助他们保留了属于人的底色。

关于剧情。故事一共5卷,第一卷切口很小,细节很碎,是很不适合“短平快”阅读的。我写的时候其实也很痛苦,因为一定意义上这个故事的内核是“苦涩”的。虽然按照我现在的想法,我不会这么设置了。卷二开始加快剧情节奏了,其实卷二卷三讲的剧情内核更加类似于“弑父”这个文学母题。情节张力达到了,但是人物形象却做出了牺牲。只能说,最开始我对人物的把控力不足,先有了“儿子”,再有了“父亲”,受情节限制,需要把Arthur 的“父亲”塑造地更加像个大反派。以后写的时候,我希望自己不要按照这种思路来了,这种思路其实很偷懒。卷四,是我很想删掉的部分,看起来有些冗长。卷五,是我新写的,我曾经扪心自问,卷五有没有必要存在。毕竟一个故事停在卷三结尾也可以,停在卷四也可以,破除一下矛盾,升温一下感情,就可以happy endg皆大欢喜。

关于写法。其实都是在摸索的。在这个故事里尝试了很多写法,比如设置一些“自相矛盾”的碎片化信息,再慢慢把它们拼凑起来;比如设置镜像人物,卷二里,其实薇薇安和Arthur互为镜像;比如第一人称的写法,楚家印(David)相关的故事,参考了《达尔文的夜莺》和《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

再说点其他的部分吧。故事里总说教育,启蒙,智慧……理想、信仰、道理……这个理论,那个主义,既然很多高深、伟大、振聋发聩的言语已经被前人说尽,那这个故事还有什么存在的必要呢?还有什么要言说的呢?有什么好探讨来、探讨去的呢?

归根结底是因为我心有疑惑,总会有那样一些时刻,心里冒出疑惑,“我在问”。

因为我总是心有疑问,所以我在故事里摸索。

其实写的最顺手的……是光明街的少年时代、卷二卷三闹矛盾关系大破特破的时候……

卷一是我写的最最最不顺手的,我到现在都不满意……

为什么会有光明街的“青少年时代”,其实真的是无心之举。

《悲惨世界》里写过,“只要本世纪的三个社会问题——无产使男子堕落,饥饿使妇女失节,黑暗使儿童衰萎——不能解决……”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