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网游动漫 >弦!正物质宇宙:跨越 > 第92章 访问艾瑟拉星系绿光氏族

第92章 访问艾瑟拉星系绿光氏族(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2049年,殖民c探索空域,艾瑟拉星系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颗恒星——它的光芒似乎被一层无形的滤网柔化了,显得温暖而不刺眼。原因很快揭晓:在距离恒星约1个天文单位(地球到太阳的距离)的轨道上,一个宏伟得令人窒息的巨型环状结构,如同神只的臂环,静静地悬浮着,环绕着它的恒星!

戴森环(绿光氏族称之为“天穹之环”):它并非传统想象中的、包裹恒星的固态球壳,而是由难以计数的、大小不一的六边形蜂巢状模块拼接而成。这些模块并非纯粹的金属,更像是某种生物矿化结晶与高强度合成材料的复合体,呈现出一种奇异的、半透明的翡翠绿与琥珀金交织的色泽。

模块表面覆盖着密密麻麻的、如同电路板又似植物叶脉的深色能量吸收\/传导纹路,此刻正贪婪地汲取着恒星辐射出的澎湃光热。无数巨大的、形态如同放大了亿万倍的蒲公英种子般的银色能量收集帆,从这些模块的节点处伸展出来,在恒星风中微微摇曳,将捕获的太阳能高效地转化为电能。更令人惊奇的是,在这些模块之间,悬浮着许多小型生态球体,里面似乎培育着进行光合作用的特殊藻类或植物,为整个环结构提供着额外的生物质能和生命维持物质。

整个“天穹之环”并非完全静止,其巨大的结构在轨道上缓慢地自转着,模块之间的连接处闪烁着柔和的能量光芒,如同活物的脉搏。庞大的能量流通过环绕环体的、由高强度力场约束的等离子能量输送管道,如同金色的血管般,源源不断地汇聚、传输。而传输的终点,并非环本身,而是……

“看!能量指向!”徐勇指着屏幕惊呼。

只见那些粗壮的等离子能量管道,最终汇聚成数道无比耀眼的金色光柱,如同天罚之矛,垂直射向下方的艾瑟拉主星!光柱并非直接轰击地表,而是在穿透行星浓密的大气层时,被大气电离层巧妙地折射、分流,化作无数道细密的金色闪电链,均匀地洒向行星各处!最终,这些被行星磁场和大气驯服的能量,被行星表面星罗棋布的、如同巨大水晶蘑菇般的地面接收阵列捕获、储存、分配。整个能量传输过程,形成了一幅恒星-环-行星三位一体的、壮观而和谐的能量循环图景!

“我的天……他们用戴森环收集能量,然后通过大气折射和地面阵列接收……这避免了直接建造行星级能量接收站的巨大工程难度,也解决了远距离无线能量传输的损耗问题!太巧妙了!太……环保了!”徐勇激动得几乎语无伦次,“没有核聚变,没有反物质湮灭,他们走的是纯粹的恒星能之路!这需要多么精妙的大气操控和能量折射技术啊!”

王启明同样震撼,但他更关注军事意义:“这意味着他们的行星防御……很可能极度依赖这个‘天穹之环’和大气层。如果环被破坏,或者大气层被干扰……”

在引导舰的带领下,“信风-I”开始减速,穿过那壮丽的“天穹之环”投下的巨大阴影,向着艾瑟拉主星的大气层靠近。随着距离拉近,行星的细节愈发清晰。

艾瑟拉主星:

行星体积略小于地球,重力约为地球的0.83倍。最引人注目的,是其地表覆盖着连绵不绝、高耸入云的巨大结晶山脉。这些山脉并非普通的岩石,而是呈现出半透明的深绿、翠绿、墨绿等各种绿色调的、仿佛由巨大翡翠或绿宝石构成的奇观!

山脉在恒星光下折射出迷离的光晕,构成了行星地貌的主体骨架。山脉之间,流淌着蜿蜒的、反射着天空“天穹之环”金色光辉的液态甲烷湖泊与河流,在低温下呈现出奇异的深蓝色。

没有广阔的海洋,没有明显的植被覆盖(至少没有类似地球的森林草原)。智慧生命的活动痕迹,主要存在于那些巨大结晶山脉之中——无数开凿在山体上的巨大洞穴入口,如同蜂巢般密集;山脉表面搭建着层层叠叠的、由类似藤蔓和半透明结晶板构成的平台和桥梁网络;以及在山谷和平原地区,利用地面接收阵列散逸能量培育的、散发着荧光的大型液态营养池,里面生长着形态奇异的、进行高效光合作用的藻类和水生植物。

整个行星给人一种奇异的美感——冰冷的结晶山脉、流淌的甲烷河流、发光的营养池、以及无处不在的绿色基调,构成了一幅另类碳基生命主导的、静谧而宏大的生态画卷。空气成分扫描显示,氮气为主,含有较高比例的甲烷和氢气,氧气含量极低,完全不适合人类直接呼吸。

引导舰没有进入行星大气层,而是在近地轨道上调整姿态,向“信风-I”发送了一个精确的降落坐标,位于一片相对开阔的、被巨大结晶山脉环绕的谷地平原。平原中央,矗立着一个极其宏伟的建筑。

地面引导\/接收平台:

这与其说是一个平台,不如说是一座由无数巨大线圈堆砌而成的钢铁与结晶的巨型山峰!它的基座直径超过五公里,高度接近两千米。主体由数不清的、粗壮无比、闪烁着金属寒光的超导电磁线圈构成,这些线圈以复杂的几何结构层层嵌套、堆叠。线圈之间的空隙,则填充着与结晶山脉同源的、半透明的绿色高强度晶体材料,内部同样流淌着细微的能量光路。

平台顶端,并非平坦的着陆场,而是一个巨大的、由高纯度水晶构成的碗状聚焦\/发射器,其内表面光滑如镜,此刻正隐约流淌着尚未完全散去的能量余晖。

平台四周的地面上,分布着数十个相对小型的、但同样结构复杂的电磁加速轨道,如同巨龙的肋骨指向天空。这就是绿光氏族用以将他们的飞船“抛射”入太空的超级电磁弹弓!其规模和复杂程度,充分彰显了这个文明在宏观电磁操控领域的登峰造极。

“信风-I”在引导舰发送的许可信号下,小心翼翼地调整姿态,依靠自身的反重力引擎和姿态调节喷口,缓缓降落在巨型平台旁边一片相对平坦、由坚固结晶板铺就的辅助着陆区。艇身下方伸出支架,稳稳落地。

舱门滑开,王启明少校和徐勇顾问身着轻便但具备基础维生和防护功能的考察服,走了出来。紧随其后的是四名携带轻型扫描设备和记录仪器的科学队员,以及两名作为护卫、手持非致命性脉冲武器的幽灵卫队士兵(更多是象征意义)。

一股混合着冰冷、微弱臭氧、以及某种难以形容的、类似雨后森林深处清新苔藓的气息扑面而来(维生系统过滤后)。重力比地球稍轻,行走略有漂浮感。眼前的景象,比在轨道上俯瞰更为震撼。

他们站在一个巨大的、闪烁着微光的绿色结晶平原上。远处,那高耸入云、折射着迷离光线的结晶山脉如同翡翠打造的巨人围墙,沉默地矗立着。近处,那座由无数冰冷线圈和绿色晶体构成的超级电磁平台,散发着无形的能量场,让空气都带着细微的静电麻感。

更近的地方,数个巨大的液态营养池如同镶嵌在大地上的翡翠宝石,池中翻涌着散发着柔和绿光的粘稠液体,里面生长着形态如同巨大海葵或发光珊瑚的奇异植物,缓慢地蠕动着,进行着高效的光合作用。

很快,一群艾瑟拉星球的居民——绿光氏族(Verdant Luns)——出现在平台边缘,向着人类使团缓缓走来。

绿光氏族:

他们的身高普遍在1.8米至2米之间,体态纤细而修长,仿佛由柔韧的藤蔓构成。最显着的特征是他们的皮肤——呈现出从深橄榄绿到鲜翠绿不等的色调,光滑细腻,在艾瑟拉恒星的照耀下,皮肤下似乎有细微的叶绿体在流动,隐隐散发着极其微弱的绿色荧光!

他们的头部呈柔和的卵圆形,没有明显的鼻子和耳朵,只有两个深邃的、如同黑曜石般的复眼结构,占据了面部较大比例。复眼下方是一个细长的、可以开合的呼吸\/进食孔。他们没有头发,头顶和背部生长着一些类似蕨类植物叶片的柔软绿色冠羽或叶状结构,这些结构似乎也能进行光合作用,并随着情绪轻微摆动。

他们的肢体结构与人类迥异:拥有四条手臂,两条较为粗壮的主手臂位于躯干两侧,末端是四根修长、灵活、指节分明的绿色手指;另外两条较为纤细的辅助手臂则从肩胛骨后方延伸出来,如同灵巧的副肢,末端的手指更细长,似乎用于精细操作。

下肢只有一条粗壮的主支撑腿,类似某些昆虫或植物的根茎,足部则是宽大的、带有吸盘状结构的三趾蹼足,稳稳地吸附在结晶地面上。一条灵活的、覆盖着细小鳞片的尾巴从脊椎末端延伸出来,帮助他们保持平衡。

他们的移动方式也颇为奇特:主要依靠那条粗壮的主腿进行弹跳或迈步,动作带着一种植物般的优雅韵律。当他们需要快速移动或攀爬时,四条手臂会同时着地,配合主腿和尾巴,展现出惊人的敏捷性。

为首的一位绿光氏族成员,体型更为高大(约2.2米),身上的绿色更为深邃,冠羽更为华丽繁复,上面还点缀着几颗细小的、散发着微光的结晶颗粒。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