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网游动漫 >弦!正物质宇宙:跨越 > 第126章 ‘棱镜’密战--潜入

第126章 ‘棱镜’密战--潜入(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2050年,黑塔帝国东境,“生命之歌号”

“棱镜……xxx.xxx.xxx……”孔方佳低沉的声音在“生命之歌号”残破的紧急指挥节点内回荡,每一个音节都像是从冰冷的宇宙尘埃中挤压出来。他的指尖重重划过全息星图,最终停留在那被高亮标记、如同滴血般刺眼的坐标点上。

星图上,δ星云L-7引力漩涡那扭曲、狂暴的引力场轮廓如同狰狞的巨兽之口,而“棱镜”的坐标,就死死嵌在这巨兽獠牙的边缘,一个空间结构极不稳定、天然排斥大规模舰队展开的绝险之地。窗外,“生命之歌号”舰体上那巨大、边缘光滑如镜的球形湮灭空域,无声地诉说着“晶簇之穹”猎杀小队的精准与狠辣,更像一道无声的嘲讽。

“距离艾瑟拉星系,超过一百五十光年。”根须·凝光侯爵四条手臂在身前盘结,翠绿的复眼凝视着星图,光芒深邃凝重,如同观测着宇宙的伤口。“这个距离,如同天堑。常规舰队需要多次风险极高的长途跳跃,每一次跳跃点都可能是死亡陷阱,每一次能量波动都如同在黑暗中点亮灯塔,每次还要补充能源。等我们抵达,‘棱镜’早已人去楼空,甚至布下天罗地网。”

指挥节点内气氛凝重得如同铅块。损管警报虽已停歇,但空气中依旧弥漫着臭氧、熔融生物基质和硅基焦糊的混合气息,刺激着鼻腔。李艳疲惫地靠在控制台旁,屏幕上显示着从卡梅尔崩溃意识中强行剥离出的、残缺不全的“棱镜”核心实验室能量节点结构图碎片,以及一份更为模糊的、关于实验室内部某种被称为“时空织机”原型机的描述——那是下一代“时空锚钉”的核心,甚至可能涉及维度跃迁的禁忌领域。

“所以,只有一次机会。”孔方佳的声音斩断了凝滞的空气,如同出鞘的利刃,“一次超远程、无声无息的单次曲速跳跃,直接插入‘棱镜’的心脏地带,在敌人反应过来之前,撕碎它,拿走我们需要的东西,然后彻底抹去它的存在!”

他的目光转向根须·凝光,锐利而坚定:“侯爵阁下,能完成这个任务的,只有我们地球的反物质引擎舰船。它们拥有跨越如此距离的单次跳跃能力。但常规战舰,即便能跳过去,庞大的空间波动也如同在寂静深空敲响丧钟。我们需要的是……幽灵。”

根须·凝光庞大的身躯微微前倾,冠羽上的结晶颗粒散发出柔和而稳定的精神波动,仿佛在权衡着宇宙的砝码。“孔元帅,你的意志如同星海磐石。但一百五十光年的单次跳跃,对舰船引擎、结构强度、能量需求、导航精度都是极限挑战。更遑论潜入……‘晶簇之穹’的核心实验室,其防御绝非‘断脊回廊’可比。一旦失败……”

“没有失败的选择。”孔方佳打断他,语气斩钉截铁,“卡梅尔的‘沉默挽歌’信标已经暴露了我们能触及‘棱镜’坐标的能力。‘晶簇之穹’不会给我们第二次机会。要么在他们加固防御、甚至转移‘时空织机’之前摧毁它,要么就等着他们的‘棱镜切割者’带着更强大的武器,再次光临奥米伽,或者艾瑟拉!”他手指猛地戳向星图上艾瑟拉星系的位置。

根须·凝光的复眼光芒剧烈闪烁了一下,艾瑟拉新生的脆弱与未来沉重的压力清晰地传递出来。他沉默了数秒,四条手臂缓缓展开,最终以一种代表根系深深扎入大地的姿态定住。“艾瑟拉的生命藤蔓,与地球的钢铁意志,早已缠绕共生。为了共同的存续,此险……值得一冒。你需要什么?”

孔方佳眼中精光爆射,一丝近乎狂热的决绝在深处燃烧。“洪荒开天基地,‘潜龙’项目。是时候让‘晶簇之穹’见识一下,什么才是真正的‘幽灵’了。侯爵,我们先回艾瑟拉星系,‘幽灵’很快就会到来,但我还不想让黑塔帝国马上知晓此事。”根须·凝光点了点头,随即全舰队出发,返回艾瑟拉星系。

由地球洪荒开天基地研发中心研制,制造于太阳系的灵神星太空生产中心船坞。这里没有奥米伽船坞重建的喧嚣,只有绝对的纪律和冰冷的精密。巨大的船坞穹顶之下,四艘战舰静静悬浮,如同蛰伏于深渊的巨兽遗骸。它们就是“潜龙级”重型隐身空天战舰。

舰体线条摒弃了一切地球或黑塔传统战舰的棱角分明,呈现出一种近乎完美的流线型,光滑得如同被宇宙本身打磨了亿万年。舰身覆盖着一层哑光深黑的特殊装甲,这并非单纯的吸波材料,而是地球材料学、星盟能量场编织、绿光生物活性伪装以及黑塔相位镀层技术的终极融合。装甲表面不时有极其微弱、肉眼难辨的幽蓝色或翠绿色能量脉络一闪而逝,仿佛舰体本身拥有呼吸和脉搏。舰艏并非尖锐的撞角,而是一个巨大、内陷的复合能量透镜阵列,中心区域幽深得如同黑洞,那是主武器“幽能裂解炮”的发射口。舰体两侧和腹部,则分布着无数个小型能量节点,此刻黯淡无光,如同熄灭的星辰。

接到命令后的四艘“潜龙级”重型隐身空天战舰,迅速整训出发,仅仅三天时间,跨越了超过1800光年,来到了艾瑟拉星系指定空域。

“生命之歌号”控制中心,王海峰教授脸上带着一种近乎朝圣的激动,指着全息模型向孔方佳、根须·凝光以及即将担任此次绝密任务指挥官的林涛(“守夜人”分队指挥官,因其在“断脊回廊”战役和“棱镜切割者”突袭中的悍勇与机敏被选中)进行讲解。

“元帅,侯爵阁下,林舰长,‘潜龙级’的核心,在于其最新‘反物质量子潮汐’曲速引擎系统!”王海峰的声音因亢奋而微微发颤,“它彻底颠覆了传统曲速泡的刚性结构!引擎核心借鉴了深渊虫族对空间褶皱的独特‘感知’与‘抚平’能力,结合星盟的高维弦稳定算法和绿光氏族的生物能谐波共振技术!”

全息模型上,引擎核心结构被层层放大。不再是冰冷的金属反应堆,更像一个由无数微小的、半生物半机械的“弦振子”构成的、缓缓搏动的巨大心脏。幽蓝与翠绿的能量在其中流淌、共振(但是反物质核心的零号空间被隐藏)。

“传统曲速跳跃,引擎功率恒定,空间泡形态固定,产生的空间涟漪如同黑夜中的火炬!但‘潜龙’不同!”王海峰手指一点,模型动态演示起来。“在长距离跳跃阶段,引擎全功率运行,制造一个高速但内部高度‘滑顺’的曲速泡,最大限度降低长程空间扰动的‘拖尾效应’。而最关键的是——在接近目标区域时,引擎能根据预设程序或舰长指令,进行无级变速的‘曲速降频’!”

画面中,代表战舰的光点在曲速通道中疾驰,在距离目标坐标尚有数光分时,引擎核心的搏动频率骤然改变,形态也随之调整。战舰的速度指数级下降,同时,包裹舰体的曲速泡仿佛“融化”了一般,边缘变得模糊、柔和,与背景空间结构的“摩擦”被降低到近乎消失的程度。

“这种‘降频滑行’状态,配合我们最先进的‘相位迷彩’(黑塔技术)、‘生命拟态’力场(绿光技术)以及‘深渊静默’涂层(虫族甲壳生物电反制技术),”王海峰语气带着无比的自信,“‘潜龙’在最后潜入阶段的雷达反射截面和空间波动特征,将低于一颗大型陨石!即使是‘晶簇之穹’最敏锐的‘编织者’级探测舰,在非主动、高强度的扫描模式下,也极难将其从宇宙背景噪音中分辨出来!”

林涛倒吸一口冷气,看着那四艘沉默的巨舰,眼中爆发出炽热的光芒:“鬼魅……真正的宇宙鬼魅!元帅,有它们,我们就能把‘棱镜’的硅基心脏掏出来!”

孔方佳面无表情,目光如同最精密的探针,扫过“潜龙级”模型的每一个细节:“火力配置?防御?‘空间锁’装置呢?”

“火力以精准和瞬间爆发为主!”王海峰立刻切换画面。“舰艏‘幽能裂解炮’,融合绿光生物能分解特性和地球高能粒子加速,对能量护盾和实体结构都有极强穿透瓦解效果。两侧配备四联装‘蜂群’智能反物质导弹发射井,用于饱和攻击或拦截。此外,每舰搭载一个‘刑天V’型强袭机甲小队(十二台),机甲经过‘潜龙’同等级隐身强化,具备不超过100光秒的短距曲速跳跃突袭能力,是内部攻坚的尖刀!”

“防御核心是‘自适应相位偏转护盾’!”模型上,舰体表面浮现出一层不断流动、折射着背景星光的能量膜。“它能根据来袭攻击的能量频谱和空间扰动特征,瞬间调整自身相位频率和偏转角度,最大化瓦解攻击。对‘晶簇之穹’的熵增射线和可能的解构武器有理论上的针对性优势。物理装甲采用星盟提供的记忆性纳米合金与生物活性装甲复合,具备一定自修复能力。”

最后,王海峰指向舰腹下方一个不起眼的环形装置:“‘深渊枷锁’——空间锁定环!技术核心来自对‘时空锚钉’残骸的逆向工程和绿光氏族对空间‘根须’稳定性的理解。启动后,能在半径0.1光年的球形空域内,制造强大的空间固化力场,强行抑制一切曲速引擎启动和空间跳跃行为!代价是自身能量消耗巨大,对方理论上可以反向推算,有可能会暴露具体位置坐标。这是我们的最后一道保险,也是撤离时的死亡倒计时!”

根须·凝光四条手臂缓缓拂过控制台,仿佛在感受“潜龙”蕴含的磅礴力量与精密危险。“集众家之长,铸就致命幽影。此乃屠龙之刃,亦是双刃之剑。孔元帅,林舰长,此行如履星渊薄冰,望慎之又慎。”

孔方佳的目光最终落在林涛身上:“四艘‘潜龙’,代号‘深渊潜行者’(旗舰)、‘寂静利刃’、‘暗影之握’、‘归墟使者’。林涛,你为‘深渊潜行者’舰长,全权指挥此次‘断棱’行动。目标:摧毁‘棱镜’,夺取核心数据及‘时空织机’原型机!行动准则:隐秘第一,一击必杀!若事不可为,优先确保‘时空织机’数据或实体!明白?”

林涛猛地挺直身躯,眼中再无平日的跳脱,只剩下冰封般的战意与决绝:“明白!元帅!侯爵阁下!‘潜龙’必断敌之棱镜!”

一百五十光年。在人类短暂的文明史中,这是一个近乎无限遥远的距离。然而在“潜龙级”的“反物质量子潮汐”曲速引擎驱动下,这段旅程被压缩成了一次漫长而寂静的滑落。

“深渊潜行者号”舰桥内,光线被刻意调暗至最低限度,只有控制台和全息星图散发着幽微的冷光。林涛端坐在舰长席上,身体如同雕塑般纹丝不动,唯有锐利的目光如同鹰隼,紧紧锁定着主屏幕上那条由无数复杂参数构成的、代表曲速通道稳定性的淡蓝色光带。引擎核心那低沉、规律、如同远古巨兽心跳般的嗡鸣透过厚重的甲板传来,是舰桥内唯一持续的声响,带着一种令人心安的磅礴力量,也带来无形的压力。每一次细微的嗡鸣频率变化,都牵动着所有人的神经。

“报告舰长,曲速通道稳定性98.7%,空间扰动量低于预期阈值。引擎核心温度、能量输出曲线均在绿色安全区。”导航官的声音平稳,但额角细密的汗珠在幽光下隐约可见。五十光年单次跳跃,对任何系统都是前所未有的考验。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